如果没有Parker,今天的爵士乐听起来将完全不同。
——迈尔士·戴维斯 Miles Davis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绰号“Bird(大鸟)”,1920年8月29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演奏家。他14岁时中途辍学,一心钻研音乐。他与迪兹·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合作录制的《高水平的演奏》、《迪兹的情绪》、《肖,不用多说了》、《咸花生》和《暖房》等专辑,震惊了爵士乐坛。他的《Cherokee》震撼整个纽约五十二街的乐手,其超人的演奏速度,敏感细腻的音色处理撼动了所有的爵士乐手及乐迷。查理·帕克被誉为现代爵士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开拓者。
1950年开始,帕克终于实践了自幼产生的对于20世纪欧洲古典音乐和欧洲萨克斯演奏风格的仰慕。他尝试将弦乐和爵士乐融合到一起,编配、录制了大量流行歌曲,尽管这些曲子受到了一些乐迷的指责,认为其过分商业化。
神韵唱片(Verve)1995年推出的《查理帕克与弦乐:大师作品》(Charlie Parker with Strings:The Master Takes),记录了弦乐时期的帕克最优秀的作品,如诗一般的优雅、细腻,隽永。这些作品中最成功的当属《只是朋友》(Just Friends),帕克对这类好莱坞味道的电影配乐的喜爱甚至超过了现代爵士乐。
图片为1995年发行的唱片《Charlie Parker with Strings:The Master Takes》封面
在“融合”(fusion)这个词作为音乐风格出现之前几十年,爵士乐与室内乐的碰撞已不少见。而与许多人理解不同的是,爵士室内乐不仅仅代表爵士加古典。经典的爵士室内乐作品所包含的音乐门类、乐器编制、创作方式等早已超越了任何风格的界限。
爵士乐不仅是音符的跳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它倡导个性张扬、自我释放与常规突破。正是这份独特气质,使得爵士乐与古典音乐在交融中激发出非比寻常的美学火花,为作品增添了多维度的深度与广度。
值此2024年,我们迎来了爵士与古典音乐交融百年的里程碑时刻!回溯至1924年,格什温(1898-1937)开创先河,首次在人类音乐史上将爵士的灵动与古典的严谨巧妙结合,让古典作品在爵士即兴的演绎下焕发新生。12月24日晚19:30,“爵士爱古典”以一种创新视角重新诠释传统经典,金野和朋友们将古典音乐的雅致融入爵士的即兴魅力之中。演出曲目精选多首弦乐时期查理帕克标志性的爵士佳作,这个平安夜让我们一起玩转爵士与古典,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吧。
演出曲目(以实际演出为准)
East of the Sun
旋律轻柔、充满浪漫色彩的经典曲目
这首歌由布鲁克斯·鲍温(Brooks Bowman)作于1934年,最初为普林斯顿大学音乐剧《Stags at Bay》创作。
Easy to Love
流畅的旋律与情感饱满的节奏,是爵士乐中颇具代表性的浪漫之作。
这首歌由科尔·波特(Cole Porter)创作,1936年在电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Born to Dance)中由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和弗朗西斯·兰顿(Frances Langford)演唱。
Everything Happens to Me
爵士乐中诉说生活感悟的经典小品,充满情感波澜,带有一种自嘲的幽默
由汤米·多尔西(Tommy Dorsey)和马特·丹尼斯(Matt Dennis)在1940年合作创作,后来由许多著名艺术家演绎,包括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
I’m in the Mood for Love
经典爱情曲目,歌曲柔美且感染力十足,柔美且富有感染力,常被爵士音乐家演绎。
1935年由吉米·麦克休(Jimmy McHugh)作曲,歌词由多萝西·菲尔兹(Dorothy Fields)创作,首次出现在电影《Every Night at Eight》。
Just Friends
歌曲描述了朋友间的恋情未遂的淡淡忧伤,查理·帕克演绎的版本尤为知名,音符间流露出一丝忧郁,成为帕克的经典代表曲目之一。
约翰·克伦纳(John Klenner)作曲,山姆·M·路易斯(Sam M. Lewis)作词,创作于1931年。
Laura
旋律婉转动人,带着怀旧情怀的经典之作。
这首歌由大卫·拉克辛(David Raksin)作曲,约翰尼·默瑟(Johnny Mercer)作词,1944年为电影《劳拉》(Laura)创作。
Summertime
以舒缓的节奏再现夏日的宁静与热情,曲调缓慢、柔和,象征了一种安宁的氛围,是最受欢迎的爵士标准曲之一。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935年为歌剧《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创作,歌词由杜博斯·海沃德(DuBose Heyward)和艾拉·格什温(Ira Gershwin)提供。
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Me
歌曲表达了对爱的记忆和坚持,即便物理上分开,爱人之间的情感依旧无法被夺走,散发出一种坚韧的浪漫情怀。
乔治·格什温作曲,艾拉·格什温作词,1937年首次在电影《在飞行船上》(Shall We Dance)中由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演唱。
They Didn’t Believe Me
歌曲讲述了恋爱中的质疑和坚定,表达了对真爱的信念,是那个年代的经典浪漫之作,情感真挚的经典曲目。
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作曲,赫伯特·雷诺兹(Herbert Reynolds)作词,1914年为音乐剧《The Girl from Utah》创作。
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
歌曲探讨了爱情的神秘和难以理解,复杂的和声和旋律为其增添了层次,成为爵士乐手即兴演奏的热门曲目之一,充满张力与神秘感。
科尔·波特创作于1929年,为百老汇音乐剧《Wake Up and Dream》所写。
本活动由主办方委托【活动行】票务代理,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乐耳HEARMUSIC】提供,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报名。
本活动由「主办方」为您开具发票,活动行仅协助收集开票信息。如需发票,请登录活动行APP提交申请,并联系主办方为您开具。
本活动不支持退款,由于活动门票非普通商品,其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不支持退换。
如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沟通、协商解决,您也可联络活动行客服进行协助。
针对虚假活动、内容侵权等行为,欢迎举报;一经核实,活动行有权进行账号管控或内容删除处理。
乐耳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古典音乐艺术家经纪与演出经纪服务。 乐耳文化致力于为中国优秀古典音乐艺术家提供专业的经纪服务。公司开展的“新血计划”,在挖掘具备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同时,也积极拓展线上平台及新媒体合作,探索全新的音乐呈现形式。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媒体、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方式,将古典音乐带到更多观众的面前。